上大學前一直都覺得自己身體很好,小時候練游泳、田徑,
一直都有運動的習慣,但從小學到高中身材一直都很瘦弱,
健康檢查BMI從來沒有超過18.5,檢查結果都是過輕,
一直到大學外宿開始會喝酒吃宵夜勉強長到55公斤,
老實講上大學前從來沒想過自己有一天會去比健美比賽。
當初會接觸健身也只是因為大二分手後突然時間太多,覺得很無聊,
就被黃俊文Jeff Kuo 帶去學校健身房(雖然他們後來都不來了),
還記得剛開始臥推連空槓都舉的很辛苦,
什麼目標肌肉發力、感受度、課表安排、離心向心、頂峰收縮都不知道,
就只是來摸摸器材,玩玩看而已,慢慢培養出興趣後,
自己上網找影片、找文獻,上論壇看文章學習,一點一滴慢慢累積,
而且當時都是自學因為怕深蹲或硬舉受傷,完全都沒有練腿,
導致上半身跟下半身力量差距擴大,下半身弱到爆。
一直練到大四要畢業了,想去看看更往上一層樓的登峰造極-健美的世界,
決定去參加比賽,當時很感謝高中的學長、
前幾屆大專盃健美冠軍 Dwight Wu 願意花時間跟我聊一聊也給我很多意見,
而後來因緣際會之下剛好看到輔大金剛狼邱柏學教練在徵培訓健美選手,
就硬著頭皮去應徵結果就上了,這時才開始練腿,且訓練方式變得較有系統、
有規劃,而這半年的指導,也是我開始健身之後最有成果的半年,
不論是心態上的調整還是訓練知識以及技術層面的學習都有非常多的收穫。
也有系統性的安排了增重與減重的計畫,然而我體脂一直都不高
還是有提高熱量,追求重量與訓練強度為主要目標
但5/12比賽不如人意,當天其實心情一直都蠻沮喪,但並不是因為沒得名,
而是因為沒辦法把平時訓練的成果最好的一面呈現出來,
當天只睡了兩個小時睡眠不足起床照鏡子發現線條比前一天還不明顯,
而且體重沒調整好,比預期少了兩公斤多,衝碳又沒做好,
脫水後耳鳴跟抽筋的狀況不斷,上台比賽時的狀態既沒線條切割度、
肉量又少、肌肉狀態也很乾癟不飽滿,
當天可以說是生理跟心理狀態都非常低落的,
但往好處想當天也認識了很多厲害的人,並且學習到了很多經驗與體悟
師父並且鼓勵我們,失敗為成功之母
越是成功的人,背後往往歷經了越多磨難與失敗
唯有堅持下去不斷挑戰,不斷修正改進,不斷提升自己的能力
心智與能力將能越來越強,終能邁向成功
所以我會繼續努力下去,希望在未來可以越來越好。